33家企業5大類2325個型號產品入選《再制造產品目錄》
上海千實精密機電科技有限公司資訊:為加強再制造行業管理,規范再制造產品生產,近日,工信部發布了《再制造產品目錄(第九批)》,經現場審核、專家評審、公示等程序,33家企業5大類2325個型號(系列)產品入選《再制造產品目錄(第九批)》。
《目錄》中包括工程機械及其零部件、電動機及其零部件、辦公設備及其零部件、汽車產品及其零部件、通用機械設備及其零部件五大類產品。
再制造就是讓舊的機器設備重新煥發生命活力的過程??茖W的說,再制造是一種對廢舊產品實施高技術修復和改造的產業,它針對的是損壞或將報廢的零部件,在性能失效分析、壽命評估等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再制造工程設計,采用一系列相關的先進制造技術,使再制造產品質量達到或超過新品。
由此可見,再制造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一環。與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產品可節省成本50%,節能60%,節材70%,幾乎不產生固體廢物,所以再制造產業前景廣闊。再制造不但能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提高產品技術性能和附加值,還可以為產品的設計、改造和維修提供信息,終以低的成本、少的能源資源消耗完成產品的全壽命周期。
早在2005年,國務院就在《關于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支持發展再制造,第一批循環經濟試點將再制造作為重點領域;2009年1月實施的《循環經濟促進法》將再制造納入法制化軌道;2010年5月,發改委等11部門聯合宣布,我國將以汽車發動機、變速箱、發電機等零部件再制造為重點,把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范圍擴大到傳動軸、機油泵、水泵等部件;同時,推動工程機械、機床等再制造,大型廢舊輪胎翻新。
顯然,再制造是有產業門檻的。
首先,必須考量再制造產品的經濟性。如果產品價值或所耗費的資源十分低廉,就失去了再制造的價值。
其次,需要考量再制造產品的可行性。這里有兩個門檻,一個是技術門檻,再制造不是簡單的翻舊換新,而是一種專門的技術和工藝,而且技術含量較高;另一個是產業化門檻,即再制造的對象必須是可以標準化或具有互換性的產品,而且技術或市場具有足夠的支撐,使得其能夠實現規?;彤a業化生產。
第三,還需考量再制造對象的條件,比如,它必須是耐用產品且功能失效,必須是剩余附加值較高的且獲得失效功能的費用低于產品的殘余增值等等。
在資源和能源相對緊缺的今天,再制造顯然優勢凸顯,有人估計,我國再制造的產業空間高達1000億元。無論這種推算準確與否,但不可否認的是,再制造是一個大有可為的產業。